2025年7月27日晚,红海再响“警钟”。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通过电视高调宣布:凡与以色列港口有业务往来的全球所有商船,不论挂哪国国旗,一律列为打击目标,“红旗豁免”彻底作废。
这次通告,在亚丁以东海域激起千层浪,也让本已紧绷的国际航运界陷入新一轮恐慌。监控数据显示,原本热闹的苏伊士运河集装箱长龙,骤然冷清下来。中国船东协会连夜发布预警,欧美航运指数应声跳涨。短短数小时内,国际油价又一次被推高。
根据也门胡塞武装军方声明,这已是其“红海封锁行动”的第四阶段。此前,胡塞武装虽屡以“支持加沙”为由,对以色列关联货轮发射数百枚导弹和无人机,但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中国商船在悬挂五星红旗下畅通无阻。甚至三个月内,中国籍货船经过红海的航次暴增400%,远超全球同期平均增速。
不过实际上,中资企业货轮不到一半,很多希腊、利比里亚等国船东借“变身中国船”躲风险。这种“钻空子”的战术,现在被胡塞武装一刀切封死,失控风险骤增。更棘手的是,希腊籍“魔法海洋号”硝酸铵货轮日前在红海沉没,多名俄菲船员遇袭身亡,显示以往有限冲突已升级为“无差别打击”——谁也不再安全。
展开剩余74%其实,这并不是胡塞第一次在红海搅动风浪。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就频繁骚扰运往以色列的国际航道。2024年底,还曾因误判,“打落”一艘巴拿马籍油轮,引发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但今年的态度明显更强硬。
此次转折有两大直接导火索:其一是7月21日以军空袭也门荷台达港,疑似炸毁伊朗提供的武器走廊,令胡塞损失惨重;其二,加沙地区人道危机持续恶化,胡塞多次发射导弹与无人机“警告美以”,但局势未见改观,战略威慑力反而被严重削弱。加上伊朗公开沉默、美国重新加码制裁,“地摊军火”与大航线碰撞,带来极端“误伤”概率。
说白了,这一次胡塞选择“无差别报复”,正是把全球化物流和国际舆论放上赌桌。中国为什么被动?一方面,作为联合国五常中唯一连续公开敦促巴以停火的国家,中国始终坚持“中立外交”,长期获得胡塞武装的“象征豁免”,其实是软硬兼施的外交成果。另一方面,不少国际船东“搭顺风车”,借中国国旗避开打击,却可能让真正中国利益遭遇池鱼之殃。
而胡塞这次突然翻脸,一方面是对伊朗战略“纵容”态度的呼应——通过制造高度不确定性,逼美以消耗更多资源,另一方面,也正好借西方在加沙久拖不决的僵局,对全球供应链施加最大扰动,让本就脆弱的国际大动脉雪上加霜。
中国,是全球制造和能源运输的枢纽,本来靠中欧班列、绕道非洲局部替代红海通道,但面对美国和部分欧盟国家借此炒作“供应链安全”,中国外贸压力倍增。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的官方表态,本质上是警告——“如果利益被无差别侵害,不排除采取守护行动”。
这事儿说到底,对中国的影响可真不小。一开始看,就是红海航线说堵就堵,运费和保险费立马见涨,货轮堵在那儿,心急的可不止船东。想想“世界工厂”有多少货要漂洋过海,“中国制造”想快点儿走出去,这下多少得慢下来。
再说国际市场。原材料、石油……这几年都挺折腾的,中国要买的东西本来就不少,现在红海又折腾,估计短时间里外汇压力稳稳加大。这事不仅仅考验中国的航运能力,安全方面、外交方面,也全得跟着升级。
有外企可能会干脆绕道,比如走非洲,甚至绕西伯利亚跑一圈,或者南下试试别的航线。更复杂的是,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这些国际场合,大家都盯着中国,看是不是该多出点“主意”,咱们原先那个中立“避风港”的身份,多少有点坐不住了。
这时候,美国捏着这个机会,又给中国外贸“下绊儿”;俄印这些国家,也没闲着,都在想着自己的“小算盘”:要不要自己重新找路,把风险远远地甩出去。
你问未来会怎么样?说实话,胡塞这波“极限施压”,我猜短时间内根本撤不回去。中国肯定得加紧修班列、找新航线,还得自己商量着去护航。可市场怎么波动,谁也没法保证。要是美、伊朗继续互看不爽,谁又能说得准接下来会不会更乱?哪怕中国真想调停,也不见得立马就能管用。
说白了,全球化让谁都跑不掉。红海这事儿,其实是给所有国家都上了堂课。你觉得呢?如果换你来拿主意,你希望中国怎么应对?是“亮家伙”护航,还是继续按老路中立?不管站哪边,欢迎聊聊。咱们一起琢磨,看看下一个风暴会怎么来。
发布于:四川省可靠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