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安排
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节点已明确,考生需严格把握以下关键日程:
报名阶段:2025年10月15日8:00至10月24日18: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6)提交报考申请。需注意,资格审查未通过者可在报名截止前改报其他职位,逾期将无法调整。
笔试阶段:公共科目笔试定于2025年11月30日举行,上午9:00—11:00进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7:00进行申论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金融监管总局等专业科目笔试则安排在11月29日下午14:00—16:00。
后续流程:报名确认及缴费时间为2025年11月1日0:00至11月6日24:00,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1月24日0:00至11月30日15:00。笔试成绩预计于2026年1月公布,面试工作将在2月至3月陆续展开。
报名条件变化
2026年国考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核心变化集中在年龄限制与招录倾斜方向:
展开剩余90%年龄门槛放宽:一般考生年龄上限由35周岁调整为38周岁(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出生),2026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可放宽至43周岁(1981年10月以后出生)。这一调整为职场人士提供更多机会,但需注意部分特殊岗位(如公安特警)仍有年龄限制。
基层与应届生倾斜:中央机关直属市(地)级及以下机构设置约2.6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补充2.8万余个基层岗位。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服役5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可降低学历、专业等门槛,但录用后需最低服务5年。
禁止报考情形:现役军人、在读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等人员不得报考;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党籍或公职、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者,以及在公务员招考中存在舞弊行为者,均被纳入禁考范围。
笔试科目调整
2026年国考笔试继续深化分类分级考试改革,行测与申论科目呈现以下新特点:
行测模块重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单独设置“政治理论”模块(20题),重点测查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识判断题量缩减至15题。题型分布为:政治理论(20)、言语理解(30)、判断推理(35)、数量关系(10/15)、资料分析(20),省级卷与市地级/行政执法卷题目重复率降低。
申论分类命题:申论试卷分为三类,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侧重理论思维与宏观分析能力,市(地)级及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聚焦基层执行与民生实务,行政执法类职位突出依法办事与公共服务能力。材料呈现更趋多元化,案例型、对话型材料占比提升,对信息提炼能力要求更高。
专业科目扩展:14个部门在笔试阶段组织专业科目考试,56个部门在面试阶段加试专业能力测试。金融监管、证监会、公安机关等职位专业科目权重提升,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行测40%、申论30%、专业科目30%合成。
各科复习重点
行测高效突破策略
政治理论模块:精读二十大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掌握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核心论述。通过《政治理论冲刺300题》专项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关注“人民网评论”对政策的解读角度。
资料分析:聚焦增长率、比重、平均数等高频考点,每日进行2篇材料专项训练,熟练运用截位直除、十字交叉等速算技巧。近5年国考真题至少刷3遍,总结错题陷阱(如时间范围混淆、单位换算错误)。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重点突破对称性、一笔画、空间重构规律,逻辑判断强化削弱论证与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类比推理减少刷题量,注重常识类关系积累(如功能对应、职业匹配)。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强化语境分析与词语辨析,通过《公考高频成语800词》积累近义成语差异;片段阅读训练快速定位主旨句能力,重点关注转折、因果关联词引导的重点内容。
申论高分备考指南
归纳概括题:训练“材料关键词提炼法”,对案例型材料进行“主体+行为+结果”拆解,确保要点全面且符合题干要求。每周精练3道真题,对比参考答案优化语言表述。
应用文写作:掌握讲话稿、倡议书、汇报提纲等15类公文格式,重点练习“短材料+高情景”题型(如基层治理、应急通知)。参考《申论范文500篇》学习官方规范表达,注意落款、称谓等细节。
文章论述题:构建“总-分-总”结构框架,开头引用政策金句(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分论点从“政策、社会、个人”层面展开,结尾升华至“时代使命”。积累乡村振兴、科技自立自强等8大主题素材,每周完成1篇完整写作并进行批改。
备考资料推荐
核心教材与真题
基础入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块宝典》(华图)分模块讲解题型技巧,《申论的规矩》(粉笔)系统梳理答题逻辑,适合备考初期搭建知识框架。
真题必备:近5年国考真题(2021-2025)至少刷3遍,推荐中公《历年真题精解》,其解析包含命题规律分析与易错点标注。省考考生需额外练习本省近3年真题,关注地域特色题型。
专项突破:《粉笔行测5000题》按难度分级编排,适合分模块强化;《半月谈申论范文宝典》提供时政热点与官方范文,助力写作素材积累。
工具与课程资源
在线平台:粉笔APP提供每日模考与错题整理功能,华图在线题库实时更新时政题目,学习强国APP“新思想”板块可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素材库。
课程选择:粉笔980系统班适合零基础考生,站长申论网课侧重逻辑框架构建,B站“李梦娇常识速记口诀”帮助高效记忆时政考点。
政策文件:重点研读《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标注“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关键词,理解政策表述的规范用语。
高效学习方法
分阶段备考计划
基础夯实期(6-8月):每日学习4-6小时,行测分模块逐个突破,申论精读材料训练概括能力。每周完成1套真题模考,分析错题归因,建立知识盲区清单。
强化提升期(9-10月):行测主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等拉分模块,每日限时训练3组专项题;申论每周2篇大作文写作,运用“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优化论证逻辑。关注国考公告发布,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冲刺模拟期(11月):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全真模考(上午行测、下午申论),适应高压答题节奏。重点复盘近3年真题错题,背诵时政热点与申论金句,调整作息确保考试时段大脑兴奋。
碎片化时间利用
通勤时段:用喜马拉雅“时政早报”磨耳朵,刷“学习强国”时政题库(每日20题)。
午休时间:精读1篇申论范文,分析其结构框架与论证方法,积累3个政策表述金句。
睡前30分钟:回顾当日错题,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逻辑(如数量关系公式体系)。
历年真题分析
行测命题趋势
政治理论占比提升:2025年国考行测政治理论模块首次出现,20题中12题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如结合“枫桥经验”考查基层治理创新。2026年预计增加“新质生产力”“数字化改革”等新考点。
竞争态势加剧:2025年国考竞争比达65:1,各系统进面分数呈现显著差异:国税系统平均进面分数122分,海关系统最低进面分数47.71分,凸显不同系统间的竞争分化。随着年龄限制放宽政策落地,预计2026年整体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跨学科融合增强:资料分析出现“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等经济数据题,判断推理图形题融入三维动态旋转元素,要求考生具备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反套路倾向明显:言语理解干扰项设置更具迷惑性(如偷换概念、过度引申),数量关系题干变长增加阅读难度,需强化题干快速解读能力。
申论主题规律
聚焦时代主线:近3年国考申论主题分别为“基层治理现代化”(2023)、“科技伦理与人文关怀”(2024)、“流动与新生”(2025),均紧扣国家战略方向。2026年可能围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文化传承创新”命题。
题型灵活创新:2025年行政执法卷出现“撰写执法整改通知书”新题型,要求结合法律条文与材料事实,体现“依法办事”能力。考生需熟悉《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常用法规框架。
面试准备策略
形式与内容创新
结构化小组成主流:税务、海关等系统采用3人一组结构化小组面试,流程包括15分钟备考、轮流答题(每题2分钟)、互评回应(每人2分钟)。需训练“观点提炼+即时点评”能力,避免评价过于笼统。
专业能力测试强化:56个部门在面试阶段组织专业测试,如外交部外语口试、银保监会财经知识问答。报考特殊岗位需提前研读《招考简章》备注要求,获取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高分实战技巧
综合分析题:采用“现象定性-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框架,开头用“这句话揭示了……”破题,论证引用政策文件(如“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结尾升华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应急应变题:针对不同场景采取精准处置方案:面对“专家无法参会”情况,可采取置换时间(协调专家与主办方日程)、调整形式(转为线上会议)、替代人选(邀请同领域其他专家)或拆分议题(优先讨论无需专家参与的内容)的解决步骤;处理“两村土地纠纷”时,应立即联系派出所控制事态,通知双方村干部到场,联合邻乡乡长组成调解小组,组织村民代表依法依规谈判,并后续开展《土地管理法》专题宣传,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复发。
模拟训练关键:每周进行2次全真模拟,录制视频回放纠正肢体语言(如手势过多、眼神游离)。参考《公务员面试礼仪规范》,着装选择深蓝色西装套装,女生化淡妆,男生注意发型整洁。
最新政策解读
招录结构性调整
规模优化信号:2026年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较2025年减少1600人,终结七年扩招趋势。专家分析,这与公务员队伍更新需求趋稳及财政压力有关,预示竞争比可能突破70:1。
人岗匹配深化:14个部门组织专业科目笔试,56个部门加试专业能力测试,凸显“干什么考什么”导向。金融监管总局职位要求“熟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增加“警务实战情景题”。
报考策略建议
岗位选择黄金法则:优先报考限制条件多的职位(如“仅限计算机专业+应届生+党员”),避开“三不限”红海。参考2025年数据,税务系统招录2.5万人(占比65%),经济学、财会类专业机会最大。
低竞争岗位类型:艰苦边远地区岗位、专业+资格证双限岗位(如“法律职业资格A证+法学专业”)、应届生+基层项目专属岗位等竞争压力较小。以2025年数据为例,新疆县税务所岗位进面分数仅119分,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层岗位机遇: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可降低学历要求至高中/中专,且单独划定合格分数线。通过倾斜政策录用者需服务5年,但竞争压力显著低于发达地区岗位,适合“一次上岸”需求强烈的考生。
报名时机把握:在报名截止前2天提交申请,预留资格审查未通过时改报时间。密切关注专题网站每日公布的报录比数据,避开单日报名人数激增的热门岗位。
特别提醒:国家公务员局明确表示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培训班。考生需警惕“保过班”“内部资料”等虚假宣传,通过官方渠道(http://bm.scs.gov.cn/kl2026)获取权威信息。备考期间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小时睡眠,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缓解压力,以最佳状态迎接考试。发布于:山东省可靠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